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樊洲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回归与超越

2008-10-15 14:51:39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菱子mvp
A-A+

  未上终南以前,便得知樊洲有“千面佛”称谓。一直隐居在终南山的樊洲,与中国传统的隐士一样,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修道,于是便以为这是对他所修之道的评价。见到他以后,相处了几天,发现这个称谓和樊洲的真实面目与言语并无太大关系。
  于是我去看他的画,才发现樊洲不论画的是何种题材,花鸟也好,山水也罢,绝无两幅是用同一个笔墨程式。他各个时期的作品,包括同一时期,甚至某一个阶段的作品,也丝毫没有因袭、重复之感。这才明白,原来“千面佛”是针对他的作品而言。
  在了解中得知,樊洲曾先后拜李西岩、叶访樵、康师尧和石鲁等四位画家为师。到80年代,樊洲的四位恩师先后辞世而去,但把娴熟的技法、扎实的基本功、卓越的艺术观和高尚精神传给了樊洲。大诗人屈原曾有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的人生理想,很能反映樊洲的心声。他明白今后的路要靠自己闯了,目标就是:通过道法自然,超越自我,达到“落笔无古人,兴酣欺造化”的艺术境界。
  绘画艺术,如果不博采众长,很容易走到千人一面的死胡同中去。樊洲自问:离开了画家的自身超越和解放,离开了画家自身的弘扬和舍弃,画家的作品还会有生命力吗?有了这种的精神积累,樊洲获得了空前的能量,开始在回归与超越的道路上飞速前进。用别人的话说,他“一会儿画这个,一会儿画那个,老是捉摸不透。”这一举动让他有了“千面佛”的称谓。
  樊洲说:“千面佛”绝非偶然,是他诵读佛经的心得体会。大乘经籍中记述佛陀有32种相、80种好。据称,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,曾有过550次的转生,或为君王、婆罗门,或为神灵;此外,还曾做过12次首陀罗、10次牧人、还分别做过一次石匠、雕刻工和舞蹈家。中国民间最尊崇的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,也有28个化身,并拥有千眼千手。佛陀、观世音菩萨的“神力”不是与生俱来,而是用毕生精力、吃过大苦、经过大难,才获得的大悟。
  樊洲作品里体现的人类文化的记忆和隐士生活的经验,把作品更是提升到了哲学层面。艺术创造的本质在于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来把握世界,这种把握不是对世界的简单描摹,而是艺术家通过感性创造活动,来对宇宙、历史及人生进行的深度阐释与意义重建。通过艺术形式,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艺术家的个性心理与文化修养,还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社会、政治及历史的认识和理解;看到艺术家对于宇宙、世界和人生的体验和感悟;甚至可以看到艺术家所处的整个时代的精神状况,以及艺术家本人所负担的社会责任。
  真正伟大的绘画作品,不是对前人的简单继承与摹仿,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超越,与大自然无限融合,超越前人,超越自己,拥有博大的精神力量,散发独特的内在魅力,从像一家、创一家、达到是一家,从而天人合一的境界,能使欣赏者从中感受到无限的文化底蕴,以及渊深宽广的精神内涵,又能从笔墨交融的绘画语言中,感受到无限的意趣。
  如今,中国画迎来了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时期,人海云云,各种观念纷呈,各种技法层出不穷,颖智实学、超乎常人者不乏其人;心躁气浮,聪明弄巧者比比皆是。然而身处时代浪潮,如何把握中国文化的“大动脉”在“大道”上徜徉?今天的中国画,如何能体现时代精神?如何对传统的笔墨精神做现代语言的阐述?如何在作品的现代性方面有更深入的拓展?这些疑问我们可以在樊洲的作品里找到若干答案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樊洲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